你最喜欢红楼梦中的哪一句话(你最喜欢红楼梦里面的谁)

逐渐开始痴迷《红楼梦》,虽是清朝旧事,演绎的却是普世的真理,盛极必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等喻世名言比比皆是,参透人生的顿悟,让人沉思反省;上中下层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栩栩如生,与现实生活更接地气,更能产生共鸣;人生如书,有贵妃省亲时的热闹繁华,有中秋赏月的雅兴诗情,有恋人之间的纠缠,有抄家的的悲惨,有中举的喜悦,有出家的空落……跌宕起伏,人生悲喜一书中!

看《红楼梦》,一遍又一遍,总有新发现;一段又一段,总生新感叹!我的感觉是:边品边写,切合现实,挖掘出一些亮点,让这些亮点放大成正能量,给现代人以沉思以启迪,“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红楼梦》需要这样的深读细品!

在这部名著中,它是以一幅对联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如果说读《红楼梦》犹如读史,那么,读这幅对联,就相当于这部史书上的扉页上的“眼睛”我想读过《红楼梦》的读者应该多数都有这个感觉吧!

说《红楼梦》伟大,不能不考虑到其中的哲学意义,曹雪芹用文学的手笔将真、假二元对立语义引伸到两大家族的姓氏,给阅读者带来的不光是阅读本身妙趣,也给人以人生意义的思考。让人不由自主地在价值观念上流向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

世界的面貌是相对的,辩证的,更是变化的,这一哲学命题也是通世的。在此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个神谕般的《阴阳太极图》。近期,我的小说《黑白归》也想借助这个二元相对的概念讲述一个现实生活的故事。

我不仅喜欢这两句诗对人生的直白,更喜欢曹公用在此书中的立意和妙用…

铁槛寺和馒头庵是贾府的家庙,构建是一寺两院,一僧一尼,阴阳两宅。作者三番五次的描写馒头庵属荤素搭配。”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属素菜。铁槛寺原是贾府祖上修建给子孙送灵时暂居退避所,立有祖宗之德,墨守陈规,而凤姐却在此弄权,破了国法家规。从弄权到死亡(过去死亡土葬,就是用土堆起一个馒头式的土丘)就是一步到位。再看作者的荤菜:”秦琼卿得趣馒头庵”。这个馒头庵是尼姑的所在地,本来是水月庵,因为馒头蒸发好,所以得趣而出名,为此送了秦钟一命。”美优伶斩情归水月”又描绘了芳官被水月庵尼姑智通骗入空门,刚出虎口又进狼窝的故事。”水月庵掀翻风月案“概括了古代佛门净地的肮脏事。

《风筝》

有人说,不论红楼梦的作者是不是曹雪芹,不论过去是否早有《石头记》的故事框架,单凭曹公批阅十载,写下书中许多佳句,就得承认他的伟大。确实,刨除书中诗文,刨除文绉绉的对白,单纯演义红楼梦原书的故事情节,就足以让人感慨这部巨著的伟大(如黛玉传)。但书中诗篇炫丽、寓意广博,自成一派。专门研究红楼梦诗文的大有人在,俨然也形成了一种课题。笔者红楼读得不精,但最爱书中诗文。每逢独自散步,必随着步伐节奏,轻吟曹公的诗句,视为一种享受,这里面最爱的就是十二钗的判词。笔者认为,贾宝玉梦游太虚,是全书的总纲。十二钗的命运在此回得以交代,更是曹公草蛇灰线手法的最大体现。很多人因为措辞文言,诗句连篇看不下去红楼梦,但是读到这一回的时候,自此不能释手,可见十二钗的判词是多么引人入胜。其中的很多诗句语录,即便抛开故事情节,都足以作为名篇名句!这其中笔者最爱的,就是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智自高”,这简直是说笔者啊(开玩笑)!“生于末世运偏萧”,世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清明泣送江边望”,应情应景。最后一句也最为经典,“千里东风一梦遥”。我们很多人,就像那风筝,不断的飘啊飘,明知早晚有一天要魂归尘土,但只要一口气在,就要苦撑着奋勇前行!——终未成橘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7272.html

(0)
上一篇 2023-01-01 13:33
下一篇 2023-01-01 13: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