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只要修行得够久、够努力,就能看透所有的问题。在这个观点的底端有一个深埋的信念,那就是,人生应该是(或可以是)没有痛苦的。然而佛陀的基本教诲确实:痛苦只是痛苦罢了。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因为我们总想把心中的怪兽推开,它们才变得如此逼真。我们一旦看透这股抗拒力,人生就变得有解了。也许我们并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也不需要向它宣战。我们不妨开始留意一下自己逃避当下以及逃避修行的各种方式。我们会发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抗拒的成分。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我们遇见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帮助我们觉醒,然而,企图掌控却会阻碍我们深入感受内心的痛苦及恐惧。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我们不喜欢这些痛苦乃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受苦是因为我们总认为人生应该没有痛苦,因而对痛苦产生了本能的厌恶。但是这种抗拒痛苦的信念,反而强化了我们一直想逃避的东西。当我们把痛苦看成敌人时,就是在固化它。所以,一有抗拒,苦难便出现了。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如果我们能认清愤怒会生起只因事与愿违,那么放下愤怒就不是困难的事了。最难解决的是我们一心只想发怒。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修行将带领我们直接进入最深的痛苦——进入失控的无助感之中,进入被拒绝、被抛弃的恐惧中,进入自己是与别人隔绝开来的根本信念里。我们一旦探入内心的这个地带——长期以来不想面对的内心一角,就会发现自己还是有能力安于其中而不感到迷失或是被淹没。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以一个受限的自我取代另一个受限的自我,并不能真正转化恐惧的根源,而只是在对治恐惧的内容而已。如果以解除恐惧的方式来对治恐惧,那么恐惧的内容一定会没完没了地延续下去。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用智力解决问题,正是我们需要检视的问题之一。我们必须用心去看,并且亲自体证一番,才能明白人类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修行的关键就在不企图改变我们的人生,而是要改变我们和心中那些期待的关系——学着将所有发生的情境都视为我们的道途。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掌控世界,免于灾难。真正的重点是,我们能不能从对策失效的无助感里学到一些智慧。
修行的关键就在不企图改变我们的人生,而是要改变我们和心中那些期待的关系——学着将所有发生的情境都视为我们的道途。
转化恐惧并不意味从此不再升起恐惧的反应,而是不再相信这些反应就是我们。修行乃是:不再相信那些早已根深蒂固的反应就是我们自己。真正的我们比这些受制的恐惧要巨大的多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修行并不是要为我们带来没有困难的人生,其目的乃是要发现我们到底是谁。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随着我们对自己情绪的体证,我们越来越能理解它们并不像表面那般浓稠与真实。它们只不过是一堆错综复杂的思想和感觉罢了,如同云烟没有任何根本实质。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修行将替代式的人生转化成更真实的生活。修行并不止于静坐,也包括观察所有会阻碍我们过真实生活的障碍。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分析并不能解决人类最根本的问题。修行的真谛乃是愿意去认清我们早先的决定如何捏造了一个替代式的人生。修行使我们认清我们对自己以及对人生所下的论断如何沾染上或滤掉了当下的经验。我们会看到它们仍然在磨损我们的经验,而且从环境中也能侦察到那些会强化信念的面向。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痛苦和苦难就是我们的道途及导师。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一旦聚焦于自我中心的梦想之上,或企图支撑住自己的舒适感及安全感,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狭小而隔绝。而且,不论我们的对策多么牢靠,仍然随时可能会失控。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