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还小,也不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无奈。到现在初出茅庐,慢慢受到生活的摧残,才明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是每个人都要咽下去的泪。
我算是家里的老大,做了很多年的独生子女才有了我弟。我们之间年龄差距也很大,隔了十几岁。
我们两个是两个极端:
我从小很听话懂事,成绩也不错。我弟调皮捣蛋倔强也不爱学习,老师经常投诉的那种学生。
我和我弟吵架,家人都不会骂我,反而会从我弟身上找问题。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我有理的。但是有时候明明是我自己不开心,无理取闹,做得很过分,家人还是会帮着我。
大部分人可能都想要争宠,家人帮自己肯定开心呀!
可是我并没有因为家人“偏心”我而高兴,反而,我每次都会很有愧疚感。
我和我弟差距这么多年,已经过了争宠的年龄了。我也没当过别人的妈,可是每次我要管他教育他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他妈一样,劳心劳力,他还不听管教,也要自己一个人管教,内心很不舒服,总想和他吵架。
有时候我的心态是这样的: 我和他吵,无理取闹的时候,家人会帮他,会关心他,而不是给我的感觉像我自己在单打独斗,很孤独。
可是每次他们都任由我们俩吵架打闹,我就很气愤。
对于这样的“偏心”,我真的觉得心好累啊,伴随着一种愧疚感。
基于此,我只能多点说我弟的好话,多帮着我弟,多“偏心”我弟。因为家人“偏心”我,所以我“偏心”我弟的时候,他们应该就会“偏心”我弟[捂脸]
家人的“偏心”,往往是难以改变的。
如果我们改变不了,那么可以试着接纳这份“偏心”。其实被偏爱的,到最后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按照时间线上来说,这份你看到的“被偏爱”持续的时间可能并不算长。在中后期的时间线里,你可以找的自己偏爱的,或者被偏爱。
在心理学上,可以从原生家庭来展开,也许在家人的这份“偏心”里,这可能是一份继承,对于原生家庭信念的继承。比如说一定要选一个自己更喜欢或者认为更可靠的孩子,先独宠他,有一份专属的爱,对于他们来说,也许这意味着今后养老的保障。那么这个信念传承到了你的这一辈,也是命运使然。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探索,这份家人的“偏爱”,对你来说特别特别重要吗?如果这么重要的话,你是想试着去争取一下呢,还是如他们所愿,体继续看着这份“偏心”呢?我们何不自己爱自己,不比这份来的差?
总的来说,你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你自己的内在。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不同”,同父母的孩子,脾气秉性也各有千秋,有的讨喜些,有的倔强些,各有利弊,这也是造物主的神奇所在,如果兄弟姊妹模子刻的一样,真的就少了很多乐趣,岂不生一个就好?
作为父母,也许会对讨喜的孩子,多一分愉悦的神情,多一点关注,对叛逆或不省心的孩子多一些斥责,这都是人之常情。
常听朋友唠叨家里类似的问题,埋怨老人的偏心,其实是没看透偏心背后老人的心理需求。多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哪里做的不好需要改善?
身为父母很多时候也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家和万事兴。
人生短短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在意的越多,痛苦越多,心态平和是最好的状态,提升自己的修养,提升自己的能力,看淡看轻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失为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多去火葬场走走,什么都看透了。
的立意本身可能有些问题,我认为可能分为两个方面:
一、对于父母来说,在其内心来说是公平的,但为什么在你看来还是不公平呢?原因在于从父母来看,她需要来平衡兄弟姐妹之间的一个关系。所以他并不考虑说一定要均等的把爱分给每一个人。所以他会根据哪一个人对爱的需求可能更多一些。他会适当的多分。所以对于他来讲,这种公平不是表面上的公平,而是内心的一种公平。但是在你看来却变成了一种偏心。
二、另外一种情况呢,也不排除有些父母呢,我确实是很明显的偏心,甚至有些嫌弃。这种情况在日常当中也是能够见到的。也许就是是不是父母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是呢,并没有收到他们想要的结果,或者说父母认为给了你很多爱,但是并没有收到你的反馈。那么导致父母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丧失了信心,因此呢,就把相应的这种爱就分的少一些给你。我个人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您可能更多的是要使自己更多的事,学会自立,学会照顾自己。不要让父母操心。父母可能就会对你重新评估。相应的也就会把更多的爱给到你这边。
总之,要对自己有信心。争取努力协调好父母有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不要让这种所谓的偏心来困扰自己。都是自己的父母,其实没有真正的偏心。这是你自己内心的理解。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