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记得那年看那个新闻夜航。有个女的26,她男的领人家跑了。那女的嫌带孩子不好找对象,就把自己亲生儿子,拎到公园那河里,亲手给那孩子推下水。后来这母亲走后,这小孩被人救了,救这人呢?告诉这小孩回家找妈妈。这小孩回去了,这女的第二次把这小孩领到河边,推下去。这次又被一个老爷爷救了!这小孩可能不想回去找妈妈,爷爷说,不要相信母亲会那么做,说不准一时冲动,现在后悔呢?快去找妈妈,他妈妈第三次把他成功淹死。
还有一个小男孩,从懂事就没见过母亲。等了妈妈十年,父母一个电话都不打。那个男孩只是托人告诉他父母。让他父母给他打电话,结果孩子急得过年那晚给父母打,父母没人接。
那孩子打到半夜没人接,自己吊死在奶奶家的卫生间里了!……
我记得当时那个主持人,说无语。这个世界上有时候想想,什么虎毒不食子之类的话?还有养老方面!它不包括人。有些人一涉及到利益和欲望时,你看去吧?它也不是虎毒不食子之类的,多少年的教育,不敢过去那一个大字不识的。
我记得我爸妈爱看那天下夜航,我爸说,这托生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是没招弄畜生下界托生人了!
你没看那篇,够你写八百本书,个个奇闻异事,震惊!还有博士研究生毕业争母亲那套房子,给父母送一次好吃的,父母还以为孩子长大了孝心呢?乐呵吃完死了!这个世界最可怜的就是弱势群体!
人生不易啊!一个人能完整的活一生,不亏欠别人也不亏欠自己,弄个灵魂完整点,那就算好人。
好人并不一定是用利益和欲望衡量的,如果那样,人一旦走进了利益和欲望的圈套,人就不是人了!披着人皮的狼!
或许,这种说法过于偏颇了!
且不说以喜欢不喜欢孩子来定义人之好坏,并将之简单地割裂对立,貌似简单明了,却是极其武断了。
毕竟,人无完人。对于孩子来说,有时经常挂在口中的,一会儿是我喜欢爷爷,又一会儿变成了我不喜欢爷爷,这种一会儿哭又一会儿笑的率性,大人们都会经常将之当成天真的行为,又岂能将之当成好坏的标准?!况且,对于大人来说,对于孩子的一切,虽则可以包容,但这种包容,总不能说是连孩子的无理取闹也会喜欢吧?!或者对于孩子们身上的不良习惯也能够从心里喜欢吧?!
况且,喜欢和不喜欢,其标准和内涵又是怎样的?!怕是仁智互见吧!
又,世上除了有男人和女人之外,人们还会将一种不男不女的人也包容在内。而人的种属与划分,可也不止两种吧?!
这种观点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把多维世界化作童话世界,用动画片教化做人的道理,这样的牛奶思维怎么会有高度呢?这样的稚童立场怎么会被传播呢?
几千年来的文明教化仁、义、礼、智、信还不足以圈定一个好人吗?而这5字哪一个字不是重若千斤,给人无尽遐想,展弥悠悠厚重文化,哪一个字不是尽显民族精粹,陶醉万里江山,中华民族文化魅力的宏大情怀,岂可因为一句爱孩子就是好人而独决乾坤、卿卿而终,爱孩子是人的性情释然,就像刚出生小动物激发人们本性的情怀,但是萌萌骚动之气胸何以断定友善,区别好坏,岂不知好与坏就私藏在一念之间。
再者,吃、喝、嫖、赌、抽这5毒文字又如何诠释,哪一个字沾上还是个人吗?更不用说是个坏人了,可是哪一个字不能掀起惊涛骇浪,激起愤世嫉俗的骇人目光,中华民族文字悠远,文化博深、细品其乐无穷,遐想兮兮、回味无尽,单凭一个爱字断定好人和坏人,送两个字,欠妥!后附网络图片,如有违规立马删除。
长喜,简说: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
好人有喜欢孩子的,也有不喜欢孩子的,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一样这种对待态度;坏人也有喜欢孩子的,也有不喜欢孩子的,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一样这两种对待态度。
喜欢孩子与不喜欢孩子和人的好坏无关。和敌人与我人有关;和“后义”与“亲生”有关。
人性具有两面性,“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之初,性本善。形相近,习相远。”
好坏在一念之间,人坏一分就沉重坠入地狱一分,人善一分就身轻健康延寿自增祥瑞轻清而入天堂一分。富贵贫贱是一样对待,一样的道理。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