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的许多经典优美诗句,你读的有可能是“假”作品。
仓央嘉措的诗歌是用藏文写成,现在流传的汉语版本,都是译者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出来的,与原作相比,出现一些不同或者偏差也就在所难免。我们挑选三首广为流传的诗歌来欣赏一下,里面有一些诗句,明显不是仓央嘉措所想表达的意思。
01
这几句诗是仓央嘉措的代表作,从字面意思上来看,非常有气势,也很唯美,把他的身份地位、生活状态等描写得淋漓尽致,几乎已经成为了他的标志性作品。可惜的是,严格来说,这几句诗并不是仓央嘉措的“原创”,只能归功于翻译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仓央嘉措虽然地位至尊,却并无实权,如同一个任人操纵的傀儡,而且许多黄教的清规戒律、生活习俗等,与他从小信奉的红教有很大区别,也时常让他难以适应,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其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俗话说言为心声,试想一下,一个时常不能自主、任人摆布的人,又怎么可能发出“我是雪域最大的王”这样充满自信、豪气干云的呐喊?这显然有违常理,与仓央嘉措当时的真实处境不符。
02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虽然诗的意境很美,对爱情的执着也很动人,不过,若说这是仓央嘉措诗作的原意,那就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
轮回观念是佛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佛家所说的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三生成佛等,都与此有关。信徒们之所以要转山、转水、转佛塔,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虔诚地修行,从而避免承受六道轮回之苦,甚至希望可以来生成佛。
明白了这一点,上面诗句中的问题就出现了。仓央嘉措作为一位活佛,公开说“不为修来生、不为修来世”这样有违教义的话,岂不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也与他从小受到的佛学熏陶相违背。
03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这首诗在我看来,不像是仓央嘉措所写,尤其是“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这样的诗句,就类似于现在网上的鸡汤文。更重要的是,诗中存在明显的矛盾之处,前面说天地都可以放下,却从来放不下“你”,后面又说世上除了生死之外,其它的都是“闲事”,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仓央嘉措作为一名文学大师,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仓央嘉措汉语版本的诗歌中,有上面所说的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这些并不影响我们对仓央嘉措诗歌的喜爱,我们也应该感谢那些用心翻译的人,把仓央嘉措的诗歌,创作升华得更加优美深邃,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个人
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
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
而走不动

2
飞来野鹜恋丛芦
能向芦中小住无
一事寒心留不得
层冰吹冻满平湖

3
少年的爱情
永远不够用
一杯酒足以了却一件心事
为午后预设的独木桥
在天亮前就被
一个女子梦断了
渐悟也好
顿悟也罢
谁能说清
从刀刃上失踪了多少情人

4
长干小生最可怜
为立祥幡傍柳边
树底阿哥需护惜
莫教飞石到幡前。
藏俗于屋前多竖经幡
用以祈福
此诗可谓君子之爱人也
因及于其屋之幡

5
用多少美人和香草才能驯服一颗野心
马蹄敲打着地狱的屋顶
大量的手段和智慧都弃置于荒野
一些人被另一些人用旧了
也只能在酒色中辉煌地度日
唯独那个努力不幸的人
却依然幸运地一步一步死去
而空门内外
谁又是谁呢
一想到这些
春苗就一直绿到我的枕畔

6
好多年了
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
任你一一告别
世间事
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谁的隐私不被回光返照
殉葬的花朵开合有度
菩提的果实奏响了空山
告诉我
你藏在落叶下的那些脚印
暗示着多少祭日
专供我在法外逍遥

7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世
再用一生的时间奔向对方
游山归来 世道人心已变了千年
门前的河流正在被陌生的民风歪曲
一个人征用千千万万的人
反过来就遭到应征者没完没了的怂恿
只好去野外独立
并设法补救种种遗失的借口
你穿过世事朝我走来
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
这时,一支从来世射出的毒箭命定了我
唯一的退路

8
含情私询意中人
莫要空门证法身
卿果出家吾亦逝
入山和汝断红尘

9
野花无法解救野外的盲人
野外的盲人任意盲目
用想象中的粮食度日是诗人的事
任何平头百姓或王孙贵族谁都穷不起
如果落难
骨头越贱越硬
人与人越爱越轻
死不瞑目的人就该睁着眼睛客观
活得不像话的人就该竖起耳朵听话
一想到人生没老没小
便去佛堂坚信没大没小
没你没我
想了想 一个好人
怎么活都活不好
好了好了好了
见好就收

10
绝似花蜂困网罗
奈他工布少年何
圆成好梦才三日
又拟将身学佛陀
工布藏中地名
此女子诮所欢男子之辞。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