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活着》在最后冲淡了活着的艰难之感,多了几分生命的从容与淡定,落晖映衬下的富贵和老牛在经历了沧桑坎坷过后或许更加懂得活着的意义。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余华创作此篇,在冷漠的笔调下酝酿着血泪交织的现实,直抵人心深处,有揭露有歌颂。他在控诉那个非人的时代,给人以警醒。他更在展示着最为原生态的生命,歌颂那些挣扎于时代大潮中的人的坚韧。富贵一家从天堂跌落到地狱,脱下绸缎华衣换上粗布草鞋,搬出徐家大院住进破旧的茅屋,昔日的浪荡公子再无资本出入妓院赌场,再不敢对米行老丈人放肆无礼。当扛起锄头迈上田埂之时,富贵成为了《活着》此篇最为真实的存在,前半生他是那样的可憎可恨,近乎抛妻弃子的疯狂,地主家的儿子在游戏人生,然而祸福相依,生活给了他重重的一耳光。祖辈基业、父母双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一一离他而去,只剩田埂上的老牛和他细细回忆斑驳的过去,体会”活着”二字承载的艰难、乐观、坚韧与淡定。
一、 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疲倦的老牛,垂暮的老人,古板的田地,都是历经沧桑的模样,《活着》的故事讲述从这里开始,”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这是老人对一头老牛的称呼,可这一个个名字都曾是老人的挚亲,老人过去是地主家的少爷徐福贵,年少的放荡轻狂使得百亩田地和徐家的富贵生活在他手中葬送,这个浪子才开始回头醒悟。这样如坐过山车似的人生无论对于富贵一家还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读者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一种世事的无常之感袭上心头。而透过富贵的讲述我们倍感欣慰,家族遭遇的从天堂到地狱的巨变,反而拯救了这个纨绔浪子,他开始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对于妻儿对于父母。《活着》在此初次深刻凸显了”活着”二字最为原生态的样貌,大祸临头,生命还在,一切就还有所附丽,生活的磨难又何尝不是一场痛切地修行,也许不堪一击的肉体,从此开始坚强。沦为佃农的富贵一家,在艰难度日,耕耘着寥寥田地,微薄的收入支撑着贫困的家庭,富贵想到年幼的女儿凤霞,未出世的儿子有庆,妻子家珍以及年迈的母亲,他是那样的踏实勤劳的努力着,尽管一切劳动的技能都要从头学起,但昔日的浪子真的没有再回来,在作家的笔下此时的富贵是中国四五十年代坚韧的劳苦大众的缩影。
当土改的大旗在中国各地拉开,地主成为新时代的最大毒瘤被拉上刑场时,富贵一家有时那样的幸运,龙二接替了富贵的地主位子,风光过后却断送了性命。亲眼目睹了龙二的人头落地,富贵唏嘘同情之余更多的绝处逢生的万幸。之后几十年的生活,苦中有乐,富贵和家珍看着两个孩子长大,有庆凤霞能帮家里干活了,种田、养羊,六十年代的饥荒一家人相互扶持踉跄走过。祸不单行的岁月里,躲得过饥荒,却躲不过命运的安排,年幼的儿子因为给县长的老婆献血,抽干血液而亡;有了美满婚姻的凤霞却难产死去;家珍也的怪病走了;偏头女婿老实能干却打工意外身亡;可爱的外孙吃豆撑死,这就是生活,猝不及防的灾祸将每一次即将燃起的幸福火焰活活浇灭,富贵经历着惨痛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最终一一送走,一人踽踽独行从此了无牵挂。从富贵讲述中可见此时的自己又是幸福的,他不再担心自己有一天走后,妻子和孩子们的生活,他终于把在自己手中败掉的那只鸡经营成一头牛,两个垂垂老朽相伴终老,平静无挂,这就是”活着”的意义,虽历尽万千磨难,但生命的希望从未走远,活着就是一场修行就是一种希望。
二、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
当国家民族前进的列车停滞不前甚至于脱轨之时,民众又何谈平顺的生活。富贵在回顾自己的过往,作者传达的没有丝毫的绝望的之感,伴随着富贵的记忆我们一起哭,一起笑。那个年代太过遥远,那样的现实我们不曾亲历更不曾目睹,同情与恐惧都源于我们的未曾知晓。富贵回顾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在家道败落之时他是悔恨的但他开始了真正属于一个儿子,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的生活,他的话里充满重获新生的力量。说到周围亲人的相继离世时,老人是悲痛的,而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与沉淀后,他开始释怀,寿命皆有天数。亡妻亡子之痛为人间之大悲大痛,苦难的日子里,沉痛过后,富贵艰难求生存的样子,让我们觉得人间更值得,何不让逝者安息,生者释怀。因为富贵活到现在,徐家还在,田地老牛富贵便是这块土地上生命脉搏依旧跳动的见证,坚实的土地,黝黑的老人和老牛,满怀希望的存在,这就是最为珍贵的人间。
《活着》在讲述关于希望的故事,在讲述生比死更有价值的故事,在歌颂这个珍贵的人间,且行且珍惜!
余华的活着,主要描述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一种伦理和矛盾。展示了生命成长的艰难,戏剧性的人生,却也暗示了遭遇的无奈,突出了人所能拥有的的激情和价值。
戏剧的人生
看似平静,实则表达出了一种对人性和生命发展怜悯、道德审视,透出了一种压抑的气氛。文章以福贵的亲人非正常死亡,去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将小说对伦理和人生的思考上升到了一个高度。以福贵对亲人离去的态度和生活的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命运的看法。主人公福贵在厄运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但回忆起自己的人生中福贵并没有麻木颓废,而是饱含激情,感恩生命的经历,享受当下的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苦难。
压抑的生活
富贵的一生,由富贵到贫穷,家道中落, 后半生贫困潦倒,亲人接连的死去,命运的曲折,与当时的社会紧紧相接,揭示了命运的无奈,生命的不可窥测。
意义
作者余华,以一种平和的方式,描绘了一位老人的一生,老人以自言自语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紧张和压抑的生活,忽然变得明朗起来,描绘出生命追求的意义。善与恶的分化。幸福与不幸,宽容与理解交织成了别样的人生。面对苦难,只有老牛与他相依为命,福贵仍然顽强的活着,更是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意义,给我们也带来了生命的见证,
成为了考察生命意义的重要维度。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