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推崇祁同伟

分析仅供娱乐:

想分析祁同伟,可以和《西游记》中孙悟空相互比较一块分析。

(网络配图,下同)

VS

两者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睿智:祁同伟优秀,孙悟空也优秀,修业其间都可悟到别人不能悟到的东西,进入社会之前也都是学霸。出身:都是草根出身,一个农二代,一个天产石猴(此有争议,先挖坑下面说,但孙悟空出生时的确是从石头里出来的)。

入仕:两人都通过努力入仕的,但祁同伟是通过下跪借裙䙊关系得来的,而孙悟空是通过斗争入仕的,当然祁同伟入仕前尽管成绩优秀,但根本无用武之处,处处碰壁,后来在汉东大学操场上的一跪,放弃了自我,遵守了规则,随后自然平步青云。孙悟空入仕并不难,似乎通过胡乱闹了几件事就入仕了,但孙悟空入仕后却仍不弃自我,不守规则仕途自然坎坷异常不得己又大闹天宫被关五百年。

结果:祁同伟因裙䙊关系断档无法延续,为保自己地位不失,不得己挺而走险以己之力挑战规则,最终失败后自杀。孙悟空就相对幸运,在如来佛的保护下,带上了紧箍咒,遵守了规则,最终成了佛。

再回来填一下坑,祁同伟可是真正的农二代,除了自己所学知识可是一无所有。孙悟空可不一定就是穷二代,别忘了产出孙悟空的石头可是女娲石,经太上老君炉子炼化的,人家的本领可是在如来佛的地盘上学的,老师都称祖,人家用的武器可是太上老君打造的,这也难怪,孙悟空闹地府后不但没事,还能破格入仕,而且期间那叫逍遥快活,整天无所事事,见了三清尊神居然可称老,祁同伟呢,期间几乎如履薄冰,受伤流血是家常便饭,为达目的不惜亲自哭灵并下地干农活。

综上所述:

从修业来说,祁同伟,孙悟空都是赢家。

从入仕方面来说,祁同伟为入仕机关算尽,孙悟空可以说是原本就注定的。

但从修身方面来说,祁同伟当年的一跪己放弃自我,自我都没了,何谈修身,孙悟空根本就不修身,而是一味胡做非为,直到带上紧箍咒被迫接受约束。

从权术方面来说,祁同伟可谓昏招出尽,每走一步都有一万种更好的方法,但祁同伟都选了最弱智的方法,孙悟空却是智者,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最后干得好。

从规则方面来说,祁同伟开始是守规则的受益者,但最终却挑战与违反了规则,最后自杀身亡。孙悟空正相反,开始屡屡挑战规则,被关押五百年,后在紧箍咒的约束下,遵守了规则,成了佛。

(特注,上面内容纯属对两个小说中的人物分析,仅供娱乐。)

祁同伟蠢吗?

我个人的观点是:从智商上来讲,精于算计,不蠢;从情商上来讲,能屈能伸,也不算蠢!

但是仍然会有人说他蠢,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他多了一些执念。

他最终的悲剧,就在于深入他骨髓里的价值观—胜天半子!

他太渴望完成所谓的阶层跃迁,但是实际上他已经完成了,只是他认为他完成的还不够。

他正值壮年的时候已经是实权部门的厅长了,即便他后面升不上副省级干部,这个级别也不低了。整个体制内在编的厅局级以上的干部也就是40000人左右,比他高的副省级干部应该不超过4000人(而且这4000人中有不少是在一些边缘部门任虚职)。在中国14亿人口中,仅仅只有4000人级别比他高,他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相反的案例,这让我想起了《走向共和》里的一个场景:

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西行的时候,梁启超代表的革命维新派,希望以李鸿章的声望,即位大总统,来实行立宪共和。

或许李鸿章也认识到了共和、立宪这些新思潮是大势所趋,但是时机终是未到。

后人会去完成这些使命,但不是现在。

只是平淡的回应了梁启超一句话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这是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很多人却做不到。

阶层的跃迁,也是一样的,一代人可能完成不了,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这便是现实!

像汉高祖、明太祖这样的豪杰,他们确实是一代人就完成了底层到最高级的跃迁。但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有一些运气在,他们也不例外!

更多的是几代人的努力,才跃迁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绝对是千年不遇的豪杰,但也是“奋六世之余烈”才完成统一大业的,起码秦孝公当年变法的时候,可没奢望在他那一代就完成统一大业。

李世民也厉害,但也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他的先祖李虎先被封为公爵,后来传给 李昞,到李渊这一代称帝,最后李世民继承大统。

历史上很多状元、进士,他们父亲是农民的很少,大部分情况可能是这一代出了个秀才,过两代出了个举人,下一代可能出了个进士。因为有家庭背景的熏陶,有经济条件的支持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知识分子走仕途。

这,公平吗?

有人觉得不公平,觉得陈海有个扛炸药包的父亲,候亮平有个背景强大的岳父,沙瑞金继承了烈士的政治资源,因此这些对寒门出生的祁同伟太不公平。可是你一代人想完成别人几代人的跃迁,这本身就需要面对这些不公平。人家有政治资源肯定是留给孩子,让他去继承。想想身为草根的我们没多少钱,以后临死前有个10万块遗产,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择留给孩子,而不是捐出去。这本身就是很正常的表现。

如果情况稳定,祁同伟可以为给孩子一些良好的教育,积攒一些政治资源,那么他的孩子的路可能就不那么艰辛了。

但是“太渴望进步”的他非要去做一些大动作,似乎只有忙起来才对得起自己的志向。有点类似我们现在很多人容易犯的一种“战略焦虑症”—-不去动一动,就感觉浑身不舒服。殊不知有时候一动不如一静,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等待时机,也是一种战略。在这一方面,他的老师高育良会比他成熟一点。出手前一定要先算好,没有把握的话先不要动,等待时机成熟。

如果时机不成熟,自己不动是最安全的,一旦动了,反而会露出破绽。比如他去陈老那里干农活。。。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9677.html

(0)
上一篇 2023-01-07 10:18
下一篇 2023-01-07 10:3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